160548v3qnbbdmhudzamal

[问题] 美国 拉姆 Lamm M1.2 Reference 单声道后级高保真HIFI音乐音响 测试 数据

[复制链接]
查看195 | 回复0 |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Lamm M1.2 Ref 单声道后级









作为经典Hiend的产品之一,Lamm M1.2 Reference 功率放大器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无数发烧友的青睐。无论是细腻的音色表现、精准的动态响应,还是稳定的性能输出,这款放大器都展现出了无可挑剔的表现。在本次测评中,我们将通过详尽的技术测试与分析,揭示Lamm M1.2 Reference在音频性能上的卓越之处,并深入探讨其设计背后的工程智慧。测量
在测试其中一台单声道功放之前,我以其额定功率的三分之一将其接入 8 欧姆负载,并连续运行 60 分钟。从热学角度来看,这对于一台 AB 类输出级的放大器而言是最严苛的测试场景。我将输出级偏置开关设置为“1–6 欧姆”,因为在此设置下我发现该功放的声音表现最佳。测试结束时,机身温度达到109.6°F(43.1°C),散热片温度稍高,达到111.1°F(43.9°C)。然而,由于 Lamm 的输出级具有较高的 A 类偏置,其行为与传统的 AB 类设计有所不同。在空载状态下运行一小时后,机身和散热片的温度仅略微降低了几度。

电压增益比常见放大器要高,无论是平衡还是非平衡输入,也无论偏置设置如何,均为31.6dB。平衡 XLR 输入与非平衡 RCA 输入均保留了绝对相位,其中平衡 XLR 的2 脚为热端,而非平衡输入则将正极连接到 RCA 插座,负极短接到地线,正如用户手册中所建议的那样。

非平衡输入阻抗在低频和中频时为39kΩ,在高频端略微降至27kΩ,但幅度微小,可忽略不计。平衡输入阻抗则是非平衡输入的两倍,这也符合预期。

在“1–6 欧姆”设置下,输出阻抗在低频和中频为0.15Ω,在20kHz时上升至0.18Ω。在“8–16 欧姆”设置下,这些数值分别为0.17Ω和0.2Ω。与 2004 年的样机相比,这些数值略低,且在绝对水平上也非常低,这意味着M1.2 在标准模拟扬声器负载下的频率响应变化极小,仅为 ±0.15dB(图1,灰色曲线)。

Lamm M1.2 的小信号带宽非常宽广,在8 欧姆负载下(图1,蓝色曲线),其频率响应直到165kHz才降至-3dB。这赋予其10kHz 方波极快的上升时间(图2)。值得称赞的是,无论在10kHz 方波(图2)还是1kHz 方波(图3)的响应曲线中,都没有出现任何过冲或振铃现象。



图1:Lamm M1.2 Reference 在“1–6 欧姆”设置下的频率响应,输出电压为2.83V,接入不同负载:模拟扬声器负载(灰色)、8 欧姆(蓝色)、4 欧姆(洋红色)、2 欧姆(红色)。垂直刻度:0.25dB/格。


图2:Lamm M1.2 Reference 在 “1–6 欧姆”设置下,接入8 欧姆负载时的小信号 10kHz 方波响应。


图3:Lamm M1.2 Reference 在“1–6 欧姆”设置下,接入8 欧姆负载时的小信号 1kHz 方波响应。

或许是由于较高的增益,原始 Lamm M1.2 Reference 的信噪比表现良好,但并不算卓越:在8 欧姆负载下,参考1W 输出(未加权,宽频带),其信噪比为72.2dB。而当引入A 加权滤波器时,这一数值提高到了77dB。

尽管在实际聆听中,除非将耳朵贴近扬声器,否则我并未察觉到任何噪声问题,但我仍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图4展示了 M1.2 在8 欧姆负载下以1W 功率输出 1kHz 正弦波时的低频噪声频谱图。可以看到一系列以60Hz为间隔的噪声成分,幅度介于–77dB 到 –90dB之间,这些噪声显然源自电源供应部分,很可能是大型变压器产生的磁干扰传递到了小信号电路部分。



图4:Lamm M1.2 Reference 在“1–6 欧姆”设置下,1kHz 正弦波在1W 功率输出到8 欧姆负载时的频谱图(线性频率刻度,DC–1kHz)。

在“1–6欧姆”偏置模式下,Lamm M1.2 Reference 在8欧姆负载下的失真截止功率为95W(19.8dBW,见图5**),在4欧姆负载下达到173W(19.4dBW),这一数值远超其在4欧姆下标称的110W(17.2dBW)。

在“8–16欧姆”偏置模式下,其失真截止功率在8欧姆负载下为180W(22.5dBW,见图6**),在4欧姆负载下达到295W(21.7dBW)。

从总谐波失真+噪声 (THD+N)的变化趋势来看,自失真成分从噪声底线中显现(约2W左右)到波形真正进入削波状态之间,失真值呈现出温和的上升曲线,这表明 M1.2 在电路设计中仅使用了适量的环路负反馈,以在保留音乐细节的同时,维持稳定的性能表现。


图5:Lamm M1.2 Reference 在“1–6 欧姆”设置下,1kHz 连续输出功率对失真百分比的关系图(负载:8 欧姆)。


图6:Lamm M1.2 Reference 在“8–16 欧姆”设置下,1kHz 连续输出功率对失真百分比的关系图(负载:8 欧姆)。

绘制了总谐波失真+噪声 (THD+N)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输出电平设定为8.95V(相当于在8欧姆负载下的20W),以确保测量的是实际失真而非噪声。即便如此,THD并未随频率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在较低阻抗负载下还有轻微下降(见图7),这表明M1.2 Reference具有较宽的开环带宽。

此外,在低功率输出时,失真成分以二次谐波为主(见图8),这通常会使功放的声音更加悦耳自然。在高功率和大电流输出时,三次谐波开始占主导地位,同时出现一些高次谐波成分(见图9),但这些对于听感几乎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M1.2 在高频段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度,即使在接近削波的电平下,由19kHz和20kHz等幅信号产生的互调失真产物仍保持在**–66dB(0.05%)以下(见图10**)。这一特性确保了放大器在处理复杂高频信号时依然能够保持纯净透明的声音表现。


图7:Lamm M1.2 Reference 在“1–6 欧姆”设置下,不同负载下的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HD+N)百分比与频率关系图,输出电压为8.95V:8 欧姆(蓝色)、4 欧姆(洋红色)、2 欧姆(红色)。

图8:Lamm M1.2 Reference 在“1–6 欧姆”设置下,1kHz 波形在4 欧姆负载下输出2W(顶部,THD+N = 0.04%);失真与噪声波形(底部,基波已滤除,不按比例绘制)。


图9:Lamm M1.2 Reference 在“1–6 欧姆”设置下,50Hz 正弦波在127W 功率输出到4 欧姆负载时的频谱图(线性频率刻度,DC–1kHz)。


图10:Lamm M1.2 Reference 在“1–6 欧姆”设置下,高频互调失真频谱,19+20kHz 信号在128W 峰值功率输出到4 欧姆负载时的频谱图(线性频率刻度,DC–24kHz)。总的来说,尽管在某些细节上存在差异,但这些测量结果与我们在 2004年 测试的 M1.2 Reference 样机相比并无显著不同,这表明该产品在 制造工艺和音频工程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的一致性和高品质。— John Atkinson


产品描述:
混合式单声道功率放大器,采用晶体管输入级、电子管驱动级和MOSFET输出级设计,具备全面的短路保护功能,并提供高阻抗与低阻抗两种偏置设置。

电子管配置:1个6922电子管。
输入接口:1组XLR平衡输入(2脚为热端);2组单端RCA输入(与XLR的2、3脚并联);12V触发接口。
输出接口:2组镀金黄铜接线柱。

额定输出功率:

    高阻抗设置(20Hz–20kHz连续正弦波功率):

      110W(8Ω,20.4dBW,THD <0.3%)220W(4Ω,20.4dBW,THD <0.5%)400W(2Ω,20dBW,THD <1%)600W(1Ω,18.75dBW)
    低阻抗设置(20Hz–20kHz连续正弦波功率):

      110W(4Ω,17.4dBW,THD <0.5%)220W(2Ω,17.4dBW,THD <1%)400W(1Ω,17dBW)


频率响应:

    4Hz–155kHz,+0/–3dB(高阻抗设置,110W/8Ω,额定电压)4Hz–155kHz,+0/–3dB(低阻抗设置,110W/4Ω,额定电压)

电压增益:39 ±2%或31.8dB ±0.2dB
信噪比(参考29.7V RMS输出,110W/8Ω,22Hz–22kHz):通常为89dB,A加权通常为96dB
输入灵敏度:761mV RMS ±2%(110W/8Ω,高阻抗设置)538mV RMS ±2%(220W/2Ω,低阻抗设置)

输入阻抗:41kΩ并联470pF
输出阻抗(20Hz–20kHz):通常为0.082Ω,+0.007/–0.002Ω
功耗:8Ω(4Ω)额定输出下约330W(A类运行),空闲状态同样为330W

尺寸:432mm(宽)× 210mm(高)× 495mm(深)
额外空间需求:前后把手增加71.4mm深度
重量:净重31kg,运输重量42.7k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vatar

3

主题

0

回帖

3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9